近年來,用戶體驗和人因工程學科作為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助推器,在國務院發布的《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關于發展眾創空間推進大眾創新創業的指導意見》以及《關于印發<中國制造2025>的通知》等重要文件中被多次提及。這意味著用戶體驗和人因工程學科在推動國家經濟增長方面,越來越具有戰略意義。用戶體驗和人因工程的理論體系與方法論,對于國家戰略行動的實施,鍛造中國經濟增長“新勢力”,打造經濟發展新引擎,都具備有力的推動作用。
以用戶為中心的產品和服務創新設計,正在成為企業差異化競爭的關鍵和全新的業務增長點。企業對用戶體驗的重視程度逐年增加,具有實踐能力的用戶體驗人才越來越受到國內一流企業的歡迎。用戶研究工程師、用戶體驗工程師、交互設計師和視覺界面設計師也成為心理學、工業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工業設計,產品設計、產品設計、視覺傳達設計、新媒體設計等專業畢業生全新的就業方向。要培養符合企業需要、體驗理論和實踐兼備的用戶體驗人才,對用戶體驗和人因工程從業教師的理論知識和實際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此,中國用戶體驗聯盟特聯合北京津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舉辦“全國院校用戶體驗與人因工程科學研究”高級研修班,特邀請用戶體驗與人因工程行業資深專家授課,經培訓考核后,為進修教師頒發由工業和信息化部教育與考試中心認證的《用戶研究工程師》教師認證證書,本次高級研修班將與津發科技承辦的第五屆中國用戶體驗峰會同期舉辦,具體安排如下:
五、授課內容及日程安排
二、研修目標
1. 參加的教師掌握人因工程、用戶體驗項目整體流程;
2. 參加師資研修班后,可以直接開設人因工程和用戶體驗相關專業課程;
3. 在心理學、人因工程、人機交互、用戶體驗等科學領域找到新的研究課題;
4. 探討“用戶體驗”“人因工程”系列課程的專業建設;
三、研修對象
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有關企業中有關從事工業工程與管理、工程心理學、人因工程、安全工程、工業設計、機械設計、產品設計、交互設計、軟件與圖形界面設計、用戶體驗設計、新媒體設計、游戲動畫設計、計算機人機交互、視覺傳達設計、社會學、虛擬現實、電子商務、市場營銷等專業的教學與科研骨干、青年教師及相關設計師、工程師等。
四、會議時間及地點
1. 會議時間:2017年11月01日-05日(2017年10月31號報到)
2. 會議地點:工業和信息化部萬壽路機關(北京市海淀區萬壽路27號)
一、會議組織
指導單位:
工業和信息化部
主辦單位:
中國用戶體驗聯盟
中國電子質量管理協會
中國人類工效學學會
北京津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協辦單位:
西安科技大學期刊中心
廣東工業設計創新服務聯盟
合作媒體:
《機械設計》雜志社、設計在線
日期 | 時間 | 會議內容 |
11月1日 | 全天 | 第一屆研修班開班儀式 用戶體驗與人因工程學科建設專題授課 |
11月2日 | 全天 | 人因工程科學研究方法專題授課 |
11月3日 | 上午 | 第五屆中國用戶體驗峰會開幕式 用戶體驗戰略專題 |
下午 | 用戶體驗價值管理專題 | |
11月4日 | 上午 | 用戶體驗與人因科學專題 |
下午 | 用戶體驗人才培養專題 | |
11月5日 | 上午 | 金融體驗創新專題 |
下午 | 汽車體驗創新專題 |
具體日程可能會有調整請以最終通知為準。
11月3日-5日第五屆中國用戶體驗峰會詳細日程介紹參見如下二維碼通知即時更新:
六、擬邀專家介紹
1、孫向紅,中科院心理所黨委書記,博士,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研究領域為工程心理學。1989年畢業于武漢大學數學系,2001年畢業于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獲理學博士學位。現任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黨委書記、副所長,中國心理學會司庫,中國人類工效學會副秘書長,中國人工智能學會理事,中國用戶體驗聯盟副理事長、專家委員會副主席。
2、葛列眾,浙江理工大學理學院心理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浙江理工大學心理所所長、中國用戶體驗聯盟華東分會主席、專家委員會副主席。英國拉夫堡大學(Loughborough University)人類科學系訪問學者(獲包氏獎學金資助),主要研究方向為產品可用性研究及其評價、面孔的認知研究、人計算機交互。發表論文140余篇,并參與、主編過《工程心理學教程》、《工業心理學大辭典,認知工效學》、《心理學大辭典,廣告心理學分卷》、《工程心理學》等多部重點教材。
3、余隋懷,西北工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工業設計協會副會長,陜西省工業設計工程實驗室主任,教育部工業設計專業教學指導分委員會委員,西北工業大學工業設計研究所所長,科技部“國家工業設計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專家委員會主任,2012中國優秀工業設計獎評獎工作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工業設計協會交互設計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工業設計分會常務理事,陜西省教學名師,寶鋼優秀教師獎獲得者。先后承擔國家“十五”、“十一五”以及“十二五”重點科技攻關項目和“863”項目十余項,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航空科學基金、陜西省自然科學基金等工業設計及相關領域課題10余項,主持完成優秀留學歸國人員資助項目4項。近年來,在國內外核心刊物上發表論文60余篇,出版著作4部。
近年來完成的科研項目主要涉及航天(承擔了天宮一號、神舟八號、九號等國家載人航天領域重大工程的工業設計任務)、航海(承擔了某型號載人深潛器的艙內布局和人機設計任務)、航空(某型號戰斗機駕駛艙人機工效分析以及大型運輸機工裝平臺的工業設計任務)、交通工具及機械裝備工業設計等領域。并先后主持完成了工信部“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認定辦法”、“國家工業設計師技術資格認定辦法”等政策研究課題。從事文化創意產品研發多年,研究內容主要集中在文化創意產品的文化特征分析與創意產品開發、文創產品產業鏈構建研究與成果轉化、中國傳統文化與產品融合方式等方面,先后完成了北京故宮文創產品研發、陜西歷史博物館文創產品研發等項目。
4、蘇建寧,教授、博士,博士生導師。現任蘭州理工大學設計藝術學院院長,兼任教育部工業設計教學指導分委員會委員、中國創新設計產業戰略聯盟副秘書長、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工業設計分會常務理事、中國工業設計協會理事、中國機械工業教育協會工業設計學科教學委員會委員、絲綢之路創新設計產業戰略聯盟副秘書長、蘭州市工業設計創新聯盟副理事長、甘肅省機械工學會工業設計專業委員會總干事等。丹麥技術大學產品創新與工業設計中心訪問學者,主要從事人機工程、數字化工業設計、感性工學、智能化設計理論及方法、產品創新設計等研究,先后主持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10余項,發表學術論文80余篇,2016年獲得光華龍騰獎中國設計貢獻獎銀質獎章。
5、侯文軍,教授,現任北京郵電大學數字媒體與設計藝術學院副院長,網絡系統與網絡文化北京市重點實驗室副主任,中國用戶體驗聯盟副理事長.近年來主要將技術和藝術結合,開展信息交互設計中的信息可視化、交互模式、交互體驗評價以及交互式新產品開發等實踐和理論研究。在國內外重要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共 80余篇,EICSSCI檢索50余篇,出版教材5部,主持承擔國家自然基金1項,教育部博士點基金1項,北京市科委項目2項,軍工項目3項,以及中國電信等多項企事業單位橫向項目,并獲得多項發明專利與實用新型專利。
6、楊艷,西北工業大學航海學院教授,英國南安普頓大學博士,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博士后,德國寶馬-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NTU-BMW)未來交通聯合實驗室技術負責人。在人因工程領域多本著名期刊及國際會議發表論文40余篇,獲得多項國家及國際專利。2012年獲得歐盟Young European Arena of Research(Year 2012)青年科學家研究金獎提名;2014年獲得德國寶馬汽車公司青年科學家創新獎指導教師獎;2015年獲得IEEE ELM國際會議最佳論文獎。
7、馬京晶,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助理教授,于2015年在美國西北大學凱洛格商學院市場營銷系獲取博士學位。主要研究領域是消費者決策與判斷,消費者網上購物決策與眼動分析,其研究成果曾被發表在世界頂尖級學術期刊上,其中包括消費者研究雜志(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營銷研究雜志(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和哈佛商業評論(Harvard Business Review),學術成果曾被多家權威媒體報道,其中包括華爾街日報 、亞特蘭大、科學美國人、當代心理學、新浪網等。
8、羅仕鑒,浙江大學計算機學院工業設計系,浙江大學-香港理工大學聯合培養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副主任。天津大學、中國美術學院兼職教授。中國人工智能學會理事、智能CAD與數字藝術專業委員會秘書長。浙江省交互設計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兼秘書長。浙江省區域產業轉型升級安吉座椅產業集群常駐專家。浙江省“新世紀151人才工程”第三批培養對象。負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項,國家863計劃項目1項,組織和主持國家科技支撐計劃10余項,浙江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項。作為主研人員參加國家九五、國家863/CIMS、國家計委重大課題、國家973課題數項,為60多家企業進行過產品創新設計與企業形象策劃設計。參加組織5屆計算機輔助工業設計與概念設計(CAID&CD)國際學術會議以及多屆智能CAD與數字娛樂學術會議。
在國內外期刊上發表SCI、EI檢索學術論文100余篇,著作6本。獲得浙江省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浙江省教育成果二等獎1項,湖州市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國際著名設計競賽大獎如紅點、IF、IDEA等20余項。負責的《用戶體驗與產品創新設計》課程2010年獲得國家精品課程,2013年獲得國家精品資源共享課。作為微專業負責人,與網易聯合開設了《交互設計師》、《UI設計師》以及《用戶研究員》微專業。工作研究領域:用戶體驗與產品創新設計、計算機輔助工業設計、服務設計、人機工程與人機交互設計
9、周榮剛,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2000~2005年就讀于中科院研究生院和中科院心理研究所,2005年獲博士學位。2005年5月~2006年10月在某通訊公司任可用性工程師,2006年10月~2008年9月在清華大學工業工程系從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目前主要從事應用心理學、組織行為學、認知工效學、人機交互、用戶體驗、可用性工程和道路安全方面的科研和教學工作。
10、張磊,副教授,天津市設計學學會常務副秘書長;《機械設計》雜志第五屆編委會委員、工業設計欄目主持、責任編輯;天津市機械科技信息中心副主任。兼任京津冀經濟區創新設計產業聯盟副秘書長、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工業設計分會理事等職務。
主要研究方向:現代設計方法、人機工程、計算機輔助設計等。近年來,主持完成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資金項目1項,國家社會科學研究藝術學(文化部)項目1項,天津市科技計劃項目3項、天津市科技團體咨詢決策項目1項、區縣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項目4項;橫向項目多項。參與完成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2項。在核心期刊發表論文10余篇,授權各類專利20余項、軟件著作權2項。協助多家企業完成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天津市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小巨人企業認定等。獲得各類專業獎項多項,2016年被評為天津市先進學會工作者。
11、趙起超,北京津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主要負責整體戰略及運營管理,依托自主研發的企業創新思路,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并主導研發了以“人機環境同步技術”為核心的多項人因工程與虛擬現實科研教學產品線;現今虛擬現實技術飛速發展,提出“基于虛擬現實技術的人-機-環境定量評價研究方法”,填補了國內人因工程科研技術與產品多年來單純依靠進口的空白。
目前兼任工信部CSIP-津發人因工程技術創新中心主任,中國工業設計協會信息與交互設計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用戶體驗聯盟虛擬現實專業委員會副主席,中國創新設計戰略產業聯盟京津冀創新設計產業聯盟副秘書長。多年來參與軍工國防人機工效領域裝備研制項目多項、參與一項頂層人機工程國家軍用標準編制、一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曾獲北京市科學技術獎三等獎、國家發明專利三項、發表SCI、EI學術論文多篇。2012年在國內人因工程與工效學研究領域率先發起“科研支持計劃”,多年來在軍工國防武器裝備領域,以及教育科研領域的建筑、交通、安全、設計、工程、管理、心理、體育等學科積極推動人因與工效學技術進步,攜手眾多研究者進行聯合開發與科研實驗、學術合作與產學研結合,聯合申報基金項目、科技項目以及軍事預研課題等,致力于將人因與工效學科學方法和成果應用到國防和社會科技發展進步。
七、? 培訓對象和證書
1. 培訓對象:各高等院校、職業院校與交互設計、用戶體驗、人因工程方向相關專業教師,要求碩士以上學位,并有志于推動用戶體驗和人因工程人才培養的相關人士,優秀學員可申請津發科技倡議的“科研支持計劃”,享受后續的聯合開發、實驗科研合作等技術服務。
2. 工信部教師認證證書:對經學校有關部門推薦參加培訓的教師,考評合格后由工業和信息化部教育與考試中心頒發《用戶研究工程師》教師認證證書。證書可登錄工信部教育與考試中心官網查詢,全國通用,該證書可作為教師崗位聘任、定級的參考。對參加培訓獲得證書的教師,所在學校應承認其接受培訓的經歷,計入繼續教育學時。
八、論文征稿
第五屆中國用戶體驗峰會特邀請廣大科研人員踴躍投稿并屆時參會,會議將組織專家評選優秀論文并頒發證書,優秀論文將優先推薦在《機械設計》、《西安科技大學學報》、《技術與創新管理》等科技期刊和核心期刊選稿發表。
征稿范疇:人因工程理論與通用技術、用戶研究與用戶體驗、先進人機交互、工業設計、產品設計、安全人機工程、工程心理學、用戶行為與認知、神經設計學、特種醫學中的人機學、疲勞與職業病預防、裝備界面與人機工效、駕駛人因工程、交通安全、人機仿真、計算機人機交互、軟件與圖形界面設計、虛擬現實、設計標準、視覺傳達設計、新媒體設計、商業空間布局、相關試驗技術研究等(但不限于此)。
截稿日期:2017年10月31日 投稿郵箱:18001240303@kingfar.cn
九、報名材料及費用
1、報名材料:報名申請表;教師資格證、身份證復印件、二寸藍底證件照三張(電子版注明姓名及單位)。
2、注冊費用:
(1)2950元/人(費用包含資料費及第五屆中國用戶體驗峰會全程注冊費用1989元)。
(2)3950元/人(費用包含資料費及第五屆中國用戶體驗峰會全程注冊費用1989元、以及工信部教育考試中心考核建檔及證書費等)。
3. 住宿和往返交通費用自理。
4.匯款信息:
賬戶名: 北京津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開戶行: 中國銀行北京清華園支行
賬 號: 319456418808
十、報名方式
請相關單位高度重視此項工作,選派優秀教師或相關工程技術人員參加培訓,請按照以下方式在線填寫報名表或將報名回執表以電子郵件形式提交。
(1)電子報名:歡迎符合條件者自行報名,掃描下方二維碼填寫報名表。
(2)郵件報名:請于2017年10月20日前,發送電子版報名表至: 18001023699@kingfar.cn。
(3)微信報名:關注微信公眾號津發股份(KingfarInc)。點擊菜單-卓越工程-會議報名。
(4)咨詢電話:
范潔云? 010-82893950?? 18001023699
王清菊? 010-82893950?? 18001260303
李? 剛? 010-68208079?? 18511599759
(5)地址:北京市海淀區萬壽路27號(工信部萬壽路機關)
附件下載:高級研修班報名表
中國用戶體驗聯盟
中國人類工效學學會
北京津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二○一七年九月五日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為網上采集的文章、圖片,出于對行業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本文章涉嫌侵犯到您的權益,請及時向info@idform.cn進行反饋,核實無誤后進行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