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好設計”2017之新設計大賽作品征集開啟
——讓你的創意落地,實現從創意→方案→產品→商品
一. 概述 | 以設計成果轉化為第一目標的設計競賽
之新設計大賽(以下簡稱“大賽”)是中國創新設計產業戰略聯盟主辦的“中國好設計”合作伙伴計劃項目,是全國唯一融合技術與藝術、專家輔導與實訓實踐、以設計成果轉化為第一目標的設計競賽,實現從創意→方案→產品→商品,讓創意落地,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附件二:深圳創新設計研究院簡介
中國創新設計產業戰略聯盟作為大賽指導單位,將組織領域專家全程參與、監督、支持比賽,大賽獲獎作品將直接入圍“中國好設計”相關獎項的候選名單。
回顧 | 2016年首屆大賽情況:以“未來家電創見生活”為使命,自2016年9月份啟動,走進全國30所高校,覆蓋了華南、華東、華中、西南等四大區域,與2000多名在校大學生進行了面對面的交流,動員了全國68多所高校設計學院學生參賽,參賽作品近1000個。大賽受到深圳衛視、深圳商報、深圳特區報、南方日報、羊城晚報、南方都市報、蛇口信息報、騰訊視頻等多家媒體的關注與報道,影響廣泛。
2016年的參賽作品經過重新設計和技術集成加工,共有洗衣機、冰箱、冷藏、凈水4項作品成功產業轉化。
二. 組織 | 中國創新設計產業戰略聯盟指導
1. 指導單位
中國創新設計產業戰略聯盟
廣東省產學研合作促進會
深圳市南山區文化產業發展辦公室
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
2. 主辦單位
深圳市創新設計研究院
深圳市工業展覽館
深圳市工業設計,產品設計行業協會
深圳市青年科技人才協會
3. 承辦單位
深圳創新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之新網
4. 協辦高校(排名不分先后)
湖北美術學院
武漢理工大學
華南理工大學
江蘇大學
哈爾濱工業大學
西安交通大學
深圳大學
湖北工業大學
合肥工業大學
西南林業大學
昆明理工大學
山東大學
5. 大賽指導委員會
主席:徐志磊 院士
副主席:
張彥敏 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常務副理事長
孫守遷 中國創新設計產業戰略聯盟副理事長兼秘書長
呂建成 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副院長
程紅坤 深圳市南山區文化產業辦公室主任
6. 大賽組織委員會
主席:張彥敏 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常務副理事長
副主席:
鮑佑林 廣東省產學研促進會 副主任兼秘書長
李 銳 深圳市工業展覽館館長
封昌紅 深圳市工業設計行業協會執行副會長兼秘書長
趙宇波 深圳市創新設計研究院院長
朱建鋼 深圳市青年科技人才協會 秘書長
執行委員:
劉惠榮?焦麗華?吳端?李瑤?文雯?紀超?林之景
7. 評審委員會
由大賽組委會組建“之新設計大賽評審委員會”,評審委員會將由全國高校教授、企業家代表以及資深設計師組成,評審委員會負責解釋總決賽評審標準及對參賽作品評審的監督工作。
三. 2017大賽主題:健康生活
本屆大賽將以“健康生活”為主題,領域包括但不限于飲食、起居、運動、醫療等。參賽者提交參賽作品應符合大賽主題,提交原創設計作品,以家用電器、服務機器人、穿戴式設備等產品載體方案為交付目標,鼓勵跨學科、跨領域協同創新。(以“課程作業”、“畢業作品”參賽均不限主題)
● 家用電器:冰箱、洗衣機、空調、熱水器、廚房電器、小家電等功能型電器產品為主,以及相關配套產品;
● 服務機器人:包括但不限于家庭、辦公、商鋪、酒店、等場景的服務機器人
● 便攜式產品:圍繞起居及生活的隨身便攜、穿戴式產品,如衣物洗護、車載產品、健康監護、可穿戴等產品。
四. 獎項設置
大賽獎項采取統一評審,最終評選出一、二、三等獎和優秀獎、優秀指導教師獎、最佳組織獎、最佳人氣設計師獎。
為了更好地推進科技成果轉化,使創新設計成為生產力,本次大賽特別設置產業化獎項,對參賽作品中符合產業化標準的優秀作品頒發可產業化證書。
一等獎,1名,獎金10000元+證書;
二等獎,3名,獎金5000元+證書;
三等獎,10名,獎金2000元+證書;
優秀獎,20名,證書。
產業化獎(20名):© 設計在線.中國
對所有參賽作品的技術可行性、創新性、產業應用可能性進行評估,對評估合格的頒發產業化獎。
設計成果收益說明:
? 采用作品(包括所有參賽作品)中的創意,但未使用設計作品,原創者可獲得首創權益5000元;
? 采用作品部分或全部功能、設計作品,轉化前與創作者進行溝通授權轉化事宜。
五. 大賽流程安排
預報名 — 技術輔導 — 提交作品 — 多輪評審 — 頒獎典禮
優秀作品工程開發 — 產業對接 — 產品孵化
-鏈接近百項專利技術所有人
-行業資深專家面對面交流
-全程專家輔導與實訓實踐
-全國知名評委權威評審,獎項含金量高
-實現從創意→方案→產品→商品,讓創意轉化為生產力
1. 作品征集
征集時間:2017年4月—7月10日
2. 大賽活動
1) 高校巡講
時間:2017年4月-5月
之新設計大賽全國校園巡講要邀請到行業內具備多年經驗的實戰專家們去到全國各大高校做專家報告。2017年大賽現已走進哈爾濱工業大學、大連理工、西北工業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山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哈爾濱理工大學、沈陽航天航空大學、沈陽工業大學、中國石油大學、山東理工大學等全國十幾所高校。
2) 同步輔導
時間:2017年5月-7月
報名成功后,組委會工作人員將會邀請參賽者進入專家指導群,主要是圍繞大賽主題與設計方向,定期安排課程培訓與輔導,促進學生與專家,各高校參賽者之間交流。
3. 大賽初評
時間:7月11日-7月20日
將有大賽評審委員會組織評委進行初賽評審,評審結果將會公布在大賽官網和“之新網”微信公眾號。
4. 大賽復評
時間:7月21日-8月10日
大賽復評采用網絡評審的方教授進行評審,評審專家在官網打分頁面給出評審意見,及作品分數。復評結束后組委會會將評審意見反饋給參賽者,參賽者可對參賽作品進行修改后提交。
5. 大賽終評和展覽
時間:9月
根據復評分數,進入大賽終審,終審將在深圳集中評審,決賽參賽者一一上臺進行答辯,將由5-10位工業設計資深專家、企業家、高校教授進行現場打分,并給出專家意見,主辦方對作品分數采用平均分的方式,評選出獲獎作品。
6. 孵化
成果轉化流程:
-多種合作模式,專業團隊操刀產品產業化
-對口600余家實力廠商優先轉化
-具有國際化的視野與前瞻性的創新思維
-重視原創者的首創權,讓設計最快、最大變現
-設計、開發、量產、制造、供應鏈、營銷、渠道等資源最齊配備
-設計驅動創新,讓科技成為生產力
六. 參賽要求
2017第二屆之新設計大賽參賽對象為普通高校全日制在校學生(包括研究生、本科生、高職學生以及海外學生)、在職設計師、設計愛好者、有創意想法的創新者,鼓勵不同學科專業學生跨學科、跨專業報名參賽,可以個人或至多3人的團隊為單位參賽。
大賽作品及內容其它說明:
技術匯編:讓參賽者能夠更好的技藝融合,跨界創新,本次大賽匯集了各行業的優秀技術和應用范例,參賽者可以對各種技術進行組合,以更好的解決創作中所針對的實際問題,以設計為載體,促進設計成果更具技術性。(技術列表見附件一)
畢業作品參賽:大賽也鼓勵即將就業的學生提交畢業設計作品,除與其它參賽者一起參賽外,我們將根據您的畢業作品,提供企業的招聘和實習信息(畢業作品參賽不限主題)。
老師或學校組織參賽:大賽也鼓勵學校及老師組織學生以課程作業或畢業設計題目的形式進行參賽(課程作業參賽不限主題)。
其它機構組織的設計比賽作品參賽:大賽也歡迎其它區域或機構組織的設計類比賽,將以聯合比賽的方式,提交與主題相關的設計作品,組委會將在網上開通專用作品提交通道。
設計類創業項目也可進行參賽,對優秀項目將提供技術開發指導及平臺產業化支持。
七. 作品提交要求
1. 初評、復評提交要求:
1) 提交一份(3-4張)關于所選取設計方向的產品設計展示圖。內容應包含產品名稱、效果圖、細節圖、必要的結構圖、基本外觀尺寸圖等,其中必須包含一張三維效果圖。以及用簡短的文字描述產品的創新重點、制作工藝、材質等(文字描述要求中文、英文同步);版面中所涉及的效果圖表現手法不限,計算機、手繪等任何方式,能清楚表現設計者的創意和設計意圖即可,能提供不同角度渲染圖更佳。說明文字大小建議中文不要小于18,英文不要小于16。
2) 作品效果圖版面上不得出現參賽者所在單位、姓名(包括英文或拼音縮寫)或與參賽者身份有關的任何圖標、圖形及其他信息提示,否則視為無效作品。
3) 根據組委會提供的模板編排格式,文件以報名時所獲得的參賽編號命名,每個作品的文件大小不超過5M。所有電子文件均由參賽者自行上傳至大賽官方網站。
2. 終評提交要求
提交相應的視頻文件與其他格式的電子文件,屆時按組委會具體要求進行提交。
八. 版權聲明
1. 參賽作品由作者本人或團隊完成;要求作品的原創性設計,且無仿冒或侵犯他人知識產權;
2. 對所有網上提交并通過審核的參賽作品,主辦方享有對作品進行推薦、展示、出版及其它形式的推廣、宣傳等權利。未經作者本人同意,其他單位或個人不得將作品用作商業用途,否則,一切后果由該單位或個人承擔。
九. 參賽方式
(一) 報名方式
報名方式一:大賽官網網站(http://champ.2inno.cn/)
報名方式二:“之新網”公眾賬號:siid_2inno
在后臺直接回復“之新大賽+姓名+電話+個人/團隊+學校/單位+專業+年級”
報名成功后我們將會邀您進入大賽的專家輔導群
(二) 參賽作品提交方式
? 作品提交通道:大賽官網網站(http://champ.2inno.cn/)
? 學校組織參賽請直接聯系大賽運營中心,提交參賽作品。
本次大賽不收取任何費用。
本次大賽的最新動態將發布在之新設計大賽官網和“之新網”微信公眾號。本次大賽最終解釋權歸之新設計大賽組委會所有。
十. 聯系方式
2017之新設計大賽運營中心
地址:深圳市南山區南海大道1029號萬融大廈b座202
郵編:518000
聯系人:文雯
電話:86-755-21626582
手機:151 1232 3102
傳真:86-755 2162 6599
郵箱:wen.wen@siid.ac.cn
附件一:2017之新設計大賽部分技術成果目錄(內容見官網-技術成果庫)
1) LED紫外殺菌技術(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2) 分子光譜檢測技術
3) 南沙陳博水凈化濾芯(援非凈水濾芯技術)
4) 便攜式心電血氧監測裝置
5) 微氣泡水技術
6) 無源蓄冷劑技術
7) 老人防摔安全氣囊(深圳南山區后備級人才團隊技術)
8) 曲面顯示屏幕技術(海外引進團隊技術)
9) 光學薄膜顯示(深圳千人計劃引進團隊)
10) 紅光美容技術
11) 微電流去皺技術
12) 3D全息顯示技術
13) 基于分子光譜分析的現場快速檢測技術
14) 柔性顯示屏
15) AR技術
16) 光學檢測的流量統計
17) 分子光譜分析
18) 智能美妝鏡
19) 視頻個性化定制與檢索
20) 光學無線型智能家居系統
21) 基于 LED 燈光的光學無線控制系統應用實景
22) 說話人識別/語種分類/關鍵語音檢索技術與系統
23) 電子功能陶瓷技術——溫度敏感陶瓷、壓敏陶瓷
24) 移動通信用雙面高溫超導薄膜技術
25) 半導體致冷技術
26) 防火布技術
27) 超聲波霧化技術
28) 皮膚水份檢測技術
29) 超聲波洗滌技術
30) 臭氧發生器技術
31) 臭氧水發生器技術
32) 全方位小型機器臂技術
33) 無線充電技術
34) 微電流按摩模塊技術
35) 泡沫金屬材料
36) 氣凝膠保溫材料
37) 磁(電)流體技術
38) 弱酸性次氯酸水
39) 無人機應用技術
40) 蒸汽衣服去皺技術
“中國好設計”是由中國工程院指導、中國創新設計產業戰略聯盟主辦、中國創新設計產業戰略聯盟中國好設計工作委員會及中國機械工程學會承辦的設計活動,以創新設計為主題,努力打造和培育具有全球影響力、引領世界和時代的中國好設計、中國好企業、中國好品牌。
深圳創新設計研究院于2013年5月31日正式揭牌成立,兩院院士、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副委員長、中科院原院長路甬祥擔任戰略咨詢委員會名譽主席。創新院以創新設計為切入點,面向創新的制造和智慧的生活,堅持以用戶為中心、技藝融合,通過整合全球優勢資源建成創新共同體,推動和實踐產品、技術、服務、商業模式的系統化創新及其快速產業化。
創新院現有來自海內外的研發設計人員近100名,其中碩士學歷以上人員超過50%。下設創新應用事業部、工程設計研究所、工業設計研究所、教育發展平臺、營商發展平臺等部門。成立以來,服務企業已經超過300家,其中大客戶有中車、海爾、美的、中興、無限極等知名企業。
創新院堅持發展以人為本、商業持續、技藝融合創新設計咨詢能力,市場化經營,服務各類企業,推動大眾創業和萬眾創新。創新院憑借“海爾天樽與天鉑空調”和“全民低成本健康體系”兩個項目獲得首屆“中國好設計”兩項銀獎;提供設計支撐的 “空調器舒適性智能控制技術研究及產業化”項目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等獎,海爾也因此成為家電行業唯一獲此殊榮的企業。在智能制造領域,與中車、中船等大型央企在大數據、知識平臺、產品數字化設計平臺等方面長期合作,并承擔多項國家863重大項目。2015年,創新院被廣東省科技廳認定為第一批《廣東省新型研發機構》;與山東省科技廳、濟寧市政府簽署協議共建山東省創新設計研究院;與南開大學等超過10個學校簽署合作協議,共建創新設計聯合實驗室,探索技術轉移轉化新模式,共建創新創業基地。
創新院以產品設計與系統集成為抓手,逐漸成為產品創新思想輸出者和制造業轉型升級策源機構,在科技和設計成果產業轉化領域為提升企業核心競爭能力持續作為。繼2015年兩項目獲得中國裝新設計產業聯盟“中國好設計”銀獎后,2016年創新院與合作單位一起斬獲2項金獎(共8項金獎),設計創新能力得到廣泛認可。創新院在核心業務與海爾集團簽署深圳海創匯新型產業孵化器合作協議,在清華力合孵化器等近10家眾創機構內設立創新設計工作站,與武漢理工大學、合肥工業大學等10近多家學校新簽設計人才聯合培養協議,獲認定為深圳經信委“智能穿戴設計公共技術服務平臺”項目。三年來,創新院正成長為專業化平臺型研究院企。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為網上采集的文章、圖片,出于對行業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本文章涉嫌侵犯到您的權益,請及時向info@idform.cn進行反饋,核實無誤后進行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