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去年,VR 手勢交互還遠沒有現在這么火,那時,不管是創業者還是消費者,他們更多都只是將注意力集中到了“手機盒子”上,經過殘酷的大浪淘沙之后,這個市場目前已經基本定型。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企業加入到 VR 交互這塊“新大陸”上了,而其中自然裸手交互最為熱門。
據了解,自然裸手交互總體上可以分為兩種,3D 交互和 2D 交互,通過識別包括物體的大小、形狀、材料、距離以及速度等特征,經過處理之后,進一步識別成一系列通用的交互手勢。其中 3D 方案主要有:
另外,以 eyesight 為代表的基于普通單目攝像頭方案,雖是基于 2D 圖像,但通過 RGB 解析與算法的優化,可以進行靜態的手勢識別和簡單的動態手勢交互,比如識別一下當前手勢表示的是數字幾,識別一下手是左右揮動,還是畫個圈或者畫個叉等。
圖一
圖一統計了目前幾種手勢交互方案,其中除了最后兩項是 2D 交互之外,前面 9 項皆為 3D 立體交互方案。可見至少在量上,3D 方案已經完勝 2D 方案了, 難道 2D 方案在 VR 時代已經過時了?
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就像知乎網友 Xinghao 所說:
其實,2D 能做到的 3D 方案都能做到,雖然在運算量與能耗方面不如 2D 方案,但其精度與識別自由度都更高。從長遠來看,3D 交互取代 2D 交互是一個不可逆轉的趨勢。
而現在糾結的地方更多其實就是在于價格上面,3D 方案最大的問題就在于價格太貴,如圖一所示,其價格基本都在 700 元左右,比大多數入門級的 VR 手機盒子貴多了。幾十塊錢的手機盒子搭配幾百塊錢的深度設備,普通用戶或許不會為此買單。如今 VR 之所以能夠如此火爆,很大程度上并不是 Oculus 那樣的昂貴 PC 端 VR 導致,而是由“便宜的手機盒子+隨插隨用的智能手機平臺”引起的。如果移動 VR 大幅度提價,對整個行業都是一場災難。
因此,在移動端,在 3D 交互方案的價格沒有大幅度降低的情況下,便宜到甚至為零的 2D 交互方案顯然是更有市場,另外,目前基于單目攝像頭的 2D 交互已經可以讓用戶體驗到手勢交互的美好。至于 3D 方案,運用到 Oculus 等 PC 級頭盔更好,因為加上配套的高端電腦,其總價大多得上萬。
可見,2D 手勢交互,用于移動 VR 并沒有過時,但它的命運卻也沒有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而是在于 3D 交互價格的降低速度上。出師未捷身先死,這或許是 2D 手勢交互的命運吧。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為網上采集的文章、圖片,出于對行業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本文章涉嫌侵犯到您的權益,請及時向info@idform.cn進行反饋,核實無誤后進行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