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 2016 年是 VR 的元年,然而,已經發貨的 Oculus 與 HTC Vive 至少在銷量上卻幾乎沒有元年的味道,這兩家公司之前都放下豪言年銷量要破百萬,只可惜到目前為止,官方對于銷售數字卻是只字不提,第三方數據則顯示其離百萬目標都還遠著呢。然而,PSVR 或許會好一點,由于預售太過火爆,英國亞馬遜近期推遲了 PSVR 的發貨時間并對 PSVR 進行了限購措施。
亞馬遜特意為這事發布了一個聲明文件:“ 由于 PSVR 庫存有限,我們只能夠為同一個地址的同一個客戶提供一臺 PS VR,我們將通過電子郵件形式發送給用戶關于 PSVR 發貨和收貨的時間。根據用戶購買順序,我們會安排工作人員盡快為預購用戶發貨,時間定為 2016 年 12 月 12 日(PSVR 全球預定 10 月 13 日發售)之前把所有預定的 PSVR 訂單完成。本產品帶有一個英制的插頭,英國地區外的用戶可能并不適用。”
實際上,索尼此前已經推遲過 PSVR 的發售時間了,索尼執行副總裁 Masayasu Ito 曾表示,由于虛擬現實頭盔的產能不足,如果在上半年開始上市銷售,索尼無法生產出足夠的首批發售存貨,因此索尼決定在今年十月份再開始銷售和發貨。同時,這位高管對 PSVR 的銷售也十分有自信,預計在 2016 年內,索尼將一共發售 100 萬到 200 萬個虛擬現實頭盔。PSVR 在亞馬遜平臺上的推遲發貨與限購是否說明 Masayasu Ito 的預測是對的?
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卻可能很骨感。
產品上市初期產能跟不上,推遲發貨很正常。不管是 HTC?Vive 還是 Oculus?Rift,在正式發售之后都遇到了供貨危機,光是把之前提前預定的設備完成發貨工作就耗費了數個月的時間,其中 Oculus?Rift 甚至延遲了五個月才發貨。
而在銷量上面,HTC?Vive 與 Oculus 離百萬目標也都還有一大段距離。
3 月初,HTC 虛擬現實設備 Vive 頭盔正式面向全球 24 個國家地區發售,今年 7 月有媒體推算,HTC Vive 銷量在 10 萬臺左右,而又過了 2 個月, 通過 VR 游戲《Raw Data》的裝機量推算(據該游戲開發者所言,20%的 Vive 用戶都下載了此游戲),Vive 的銷量上升大約到了 14 萬臺。 而且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有眾多頭盔其實都是銷往了線下體驗館,這就意味著真正購買的 C 端用戶可能就更少了。
而早在 5 月份,雖有消息稱 Oculus 已售出了超過 100 萬虛擬現實頭戴設備,但其中絕大部分都是與三星合作的 Gear VR。此前,Steam 發布了一項調查報告 ,僅有 0.3%的 Steam 用戶擁有高端頭顯,核算約為 45 萬人。另據 Reddit 近日發布的一份用戶問卷調查結果顯示,也僅只有 0.18%和 0.10%的 Steam 用戶分別擁有 HTC Vive 和 Oculus Rift。
雖然,PSVR 的定價遠低于競爭對手,而且可以從 4000 萬 PlayStation 4 機主中吸納初始用戶群,高盛集團也估計,索尼今年將售出至少 150 萬部頭盔,遠遠領先于主要競爭對手,盡管它們上市比索尼早好幾個月。明年預計索尼將售出 300 萬部頭盔,是 HTC Vive 的三倍,Facebook 旗下 Oculus 的六倍。然而,最后量產之后的銷量能否保持預購時的火爆,卻仍是一個未知數。
據了解,PSVR 全球預定 10 月 13 日發售,英國售價 350 英鎊,港版售價 2700 元,國行售價 2999 元。屆時,雖然不可能所有預購者都能在第一時間拿到 PSVR,但至少會有相當一部分人可以拿到貨,并體驗自己的產品,而產品以及游戲體驗的好壞則直接影響了 PSVR 的后續銷量。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為網上采集的文章、圖片,出于對行業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本文章涉嫌侵犯到您的權益,請及時向info@idform.cn進行反饋,核實無誤后進行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