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市面上的 VR 頭盔分辨率普遍只有 2K 左右,該分辨率的屏幕在 VR 條件下會產生“紗窗效應”的現象——人們會在視野中明顯地看見眾多晶格狀的顆粒,就像是隔著紗窗看風景,嚴重降低了視頻清晰度。因此,如何提高分辨率已經成為增強 VR 沉浸感至關重要的一步。
然而,想要提高 VR 頭盔的分辨率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即使是目前國際最領先的 3 款 VR 頭盔——Oculus Rift、HTC vive 以及 PS VR,其分辨率也只能在 2K 左右徘徊。除了更高分辨率的屏幕難以量產之外,造成這種現象的關鍵還在于目前的計算機性能很難滿足高分辨率畫質對運算能力的要求。據了解,目前的三大 VR 頭顯推薦顯卡普遍達到了 GTX 970 的水平,如果分辨率再提升,顯卡性能也要隨之大幅提升。
難道想要享受更清晰的 VR 效果還需要等待下一個 5 年或者 10 年?就在此時,一家名叫 小派科技 的上海公司于今年 4 月發布了號稱是全球首款分辨率達 4K(3840*2160)的 VR 頭盔。據了解,4K 的數據量相當于 2K 數據量的 4 倍,然而,小派對電腦性能的要求卻“不合常理”地沒有大幅度提高,官方推薦是 GTX 960 起步,那么它是如何做到的? 陰差陽錯拿到 4K 顯示屏
小派科技創始人兼 CEO 翁志彬告訴動點科技,“為了消除眩暈感,必須將系統總延時降低到 20 毫秒以下。”而要達到這個目標,傳統 LCD 顯示屏是不可能的了,其至少會將系統延時延長到 41 毫秒。
就目前而言,OLED VR 屏能夠將系統延遲降到 20 毫秒以下,而在能夠生產 OLED 屏的企業中,三星做得相對成熟。但由于產能原因,三星僅僅只向少數企業提供 2K 以上的 OLED VR 屏。小派科技作為一家名不見經傳的初創企業,自然未能批量得到三星 OLED VR 屏。“正是尋三星而不得,我們不得不開始尋求其它屏幕供應商。”翁志彬說到。
而就在這時,一家來自日本的供應商走進了小派的視野,而這家企業能夠提供 2K 和 4K 屏。該日本供應商希望將其運用于 VR 領域。于是雙方很快達成協議,日本供應商為小派提供 4K 屏,而小派則幫助他們對屏幕進行 VR 優化。
傳統觀點認為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除了硬件設備有待完善,更主要的原因其實是 VR 內容的缺乏,缺乏現象級游戲。對此,翁志彬似乎并不完全同意。“6 月份時,Oculus 平臺上大概有 100 多款游戲,而到現在(9 月末)已經有 400 款左右了。 大家都覺得 VR 缺內容,但我缺覺得至少現在已經不太缺了 。”另外,小派目前兼容 Steam 平臺,游戲量并不比 Oculus 的少。
“就像上海的中環,原來每小時只能跑 2K 的車,現在路沒有加寬卻要塞下 4 倍的車輛,這結果絕不是慢了 4 倍,更有可能是被堵死了,根本走不動。”雖然得到了 4K 顯示屏,但想要處理 4K VR 視頻的數據量對當時的計算機性能而言簡直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翁志彬坦言,在這個難題上,他們被卡了近 8 個月時間,而最后之所以能夠解決,也更多有運氣的成分。
基于上述手段的處理,動點科技在體驗小派 VR 頭盔時發現,雖然仔細看仍有晶格(據計算,要想不看見晶格,達到視網膜級別,以上下 100 度視角,左右 120 度視角來算,至少需要 16K 顯示屏),但畫質已經明顯細膩了很多,快速移動畫面時也干凈利落,幾乎不見拖影。C 端 VR 頭盔的銷量不好,不要讓內容背黑鍋
就目前而言,雖然 HTC 董事長王雪紅透露 HTC Vive 銷量已經遠超 14 萬臺。但根據 Reddit 此前發布的一份用戶問卷調查結果顯示,現階段也僅只有 0.18%和 0.10%的 Steam 用戶分別擁有 HTC Vive 和 Oculus Rift。從比例上來看,高端頭顯的銷量其實并不盡人意。
前端視頻處理模塊消除電腦性能不足的羈絆
翁志彬認為 VR 頭盔到目前為止更多只是一個游戲設備,“一般的白領哪來時間玩游戲?即使有時間玩游戲,目前中國的家庭居住面積,哪來的地方放置 HTC vive 的位置追蹤系統?”為此,翁志彬透露他們正在開發一款桌面級的位置追蹤設備。
另外,翁志彬表示將擇機推出一款對標 PS VR 的產品,不過,他沒有透露具體細節。但翁志彬表示關鍵點絕不僅僅是價格,“索尼(PS VR)3000 元左右,我們做 2000 或者 1000 多,對消費者而言其實是差不多的。”
據悉,小派科技已經獲得投資機構常春藤的數千萬元 Pre-A 輪融資。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為網上采集的文章、圖片,出于對行業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本文章涉嫌侵犯到您的權益,請及時向info@idform.cn進行反饋,核實無誤后進行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