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中國創新短交通產品運營商天津納恩博公司(Ninebot Inc. (Tianjin) Technology Co., Ltd)聯手平衡車鼻祖美國賽格威公司(Segway Inc)和德卡公司(DEKA Products Limited Partnership)向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針對4個國家13家企業申請啟動337調查。
這起337調查的基本信息
案卷編號Docket Number:337-TA-3168
涉案專利:
Patent Number | Title |
6,302,230 |
Personal mobility vehicles and methods |
7,275,607 |
Control of a personal transporter based on user position |
以上信息來自ITC官網
這起337調查的話題性在于
1、這是中國企業首次利用337調查起訴本國競爭對手
納恩博作為一家中國企業是如何成為337調查原告的呢?請看下圖時間軸:
納恩博、賽格威和德卡這三者之間故事可以概括成一場合縱連橫的戲碼。2015年4月以前,德卡是賽格威的母公司,二者聯手針對包括納恩博在內的中國平衡車企業向ITC提起過337調查。“有錢就是任性”的納恩博基于各種戰略發展考慮,在2015年收購了賽格威,從而將自己從那場337調查中摘出。到了2016年,已經有了直接關系的三方在5月首度聯手一起把一票美國企業推上337的被告席。當時,有媒體評論納恩博此舉可以理解成這個中國公司利用美國的ITC調查程序來打擊一堆美國公司,聽著民族自豪感立馬膨脹。
吊詭的是,納恩博如今又調轉槍頭針對中國企業,讓人不禁猜測是想借力把國內同行排除在最大的平衡車市場之外,從而占有更大的市場空間。
2、納恩博收購賽格威后一直懸在各大平衡車企業頭頂的達爾摩斯之劍終于落下了
從以上時間軸可以看出,納恩博自2014年以來的舉動無疑是在下一盤很大的棋,最終目的當然不是從原告到被告的身份轉變這么簡單。作為一家成立時間不長的智能短途代步設備運營商,納恩博的發展可謂一日千里。在收購賽格威以前,國內幾乎所有平衡車企業都存在侵權行為,納恩博也不能幸免,這點從2014年的那場337調查就可以看出。然而,在2014-2015年間,“羽泉”的跨界投資,小米的注資,賽格威的收購成功……在各種“巨咔”的加持下,納恩博獲得了品牌知名度,國內市場占有率以及賽格威旗下三大產品系列近十款產品的所有權,400多項核心專利,以及人才、生產線,全球經銷商網絡和供應商體系。自此,納恩博的專利短板得到彌補,進軍海外市場的最大阻力得以消弭,并且憑借賽格威在歐美市場的影響力衍生出更多合作,比如Intel的投資。
正是從那一刻起,有錢、有專利、有人脈的納恩博成為了懸在各大平衡車企業頭頂的達爾摩斯之劍,如今這把劍終于落下了。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為網上采集的文章、圖片,出于對行業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本文章涉嫌侵犯到您的權益,請及時向info@idform.cn進行反饋,核實無誤后進行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