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納恩博:從平衡車企業向智能機器人公司轉型
在智能設備領域,搶得尖端人才、掌握核心技術是企業成功的制勝要訣。作為平衡車行業的一匹黑馬,常州納恩博公司通過技術協同打破壁壘,借力創新"養分"壯大自身,在短短幾年時間內成長為全球同行業領跑者。
有眼睛、會說話、有表情、能聽懂指令。既是一臺續航能力強大的交通工具,也可以成為居家安保、家庭看護的智能"小幫手",這是納恩博公司即將推出的第四代機器人平衡車。這臺全球首款智能機器人平衡車的橫空出世,靠的是強大的計算單元、深度視覺攝像頭和麥克風陣列等尖端技術,正是借助與英特爾公司的戰略合作,納恩博成功將自己的技術優勢發揮到最大。
納恩博(常州)科技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孫艷群:針對這款機器人產品/我們擁有了幾十人的一個研發團隊。英特爾公司也在提供了一定的技術支撐。
從2012年成立,到如今成為全球市場占有率超過50%、年營收增速超過500%的業界翹楚,短短四年時間,納恩博實現了從單純的平衡車企業向智能機器人公司的轉型。然而在2015年前,由于400多項核心專利技術掌握在美國公司手中,納恩博被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裁定侵權,產品無法進入美國市場。而在國內,單個產品超過萬元的售價也讓市場接受度一直在低位徘徊。"腹背受敵"之下,2015年4月,在小米、紅杉、華山等資本投資下,納恩博全資收購了兩輪平衡車鼻祖-美國賽格威公司。
納恩博(常州)科技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孫艷群:在整個收購過程當中的話,我們主要對賽格威感興趣的第一點是它的品牌,第二點就是它的技術,因為技術是推動我們這種科技產品的一個源泉。
強強聯手、資本運作、出海并購,讓納恩博突破專利壁壘,一舉掌握了平衡車領域95%的專利技術,并迅速成長為行業中全球排名第一的"獨角獸"企業。收購完成后的納恩博,又與小米合作開展互聯網直銷,進一步拓寬國內國外市場。不僅如此,公司還利用身處常州科教城的優勢,與南京大學、中科院等高校院所展開密切合作,汲取人才、專利成果等優質"養分",同時也爭取到各類科技和人才資金的扶持。
常州科教城黨工委書記徐光輝:現在每年縱向科技研發項目經費超過了兩億元,橫向的科技合作項目經費也超過了2.5億元,不斷扶持企業創新,提高人才創新創業的成功率。
如今,1600多家像納恩博這樣的科技型企業在常州科教城上演著創新"加速度",科技人才累計達到1.65萬人,平均每天轉化一項科技成果、申報8項技術專利。今年上半年,常州科教城營收收入逆勢上揚,同比增長56.4%。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為網上采集的文章、圖片,出于對行業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本文章涉嫌侵犯到您的權益,請及時向info@idform.cn進行反饋,核實無誤后進行刪除